学校首页 | 院部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概况 | 学生工作 | 党建工作 | 招生信息 | 实习就业 | 专业建设 | 科学研究 | 对外交流 | 资源下载 | 卫校官网 | 附属医院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学院新闻>>新闻要闻>>正文
重阳节:穿越千年的温情与守望
2025-10-30 10:25  


当金风掠过层林,将山野染成斑斓的调色盘,当沁人的桂香穿透街巷,在寻常人家的窗棂间流转,农历九月初九,这个承载着“久久长寿”美好期许的重阳节,便循着时光的脉络如期而至。它不仅是秋日里最具诗意的传统节令,更像一根温润的文化丝线,一头牵着古人辟邪祈福的朴素心愿,一头连着今日社会尊老敬老的时代温情,在岁月更迭中编织出多元而厚重的文明图景。

  

追溯重阳节的源流,其根脉可深植于战国时期的古老习俗。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九九相重”寓意阳气鼎盛,故定此日为“重阳”,最初承载着“辞青”迎冬、驱邪避灾的原始祈愿。随着历史演进,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断丰盈: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将登高望远与抒怀咏志相结合,让重阳成为寄情山水的诗意符号;唐代时,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蔚然成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句,让重阳的雅致韵味流传千年;宋代以后,插茱萸、食重阳糕的传统逐渐定型,茱萸的辛香被赋予“辟邪护佑”的美好寄托,重阳糕的层层叠叠则象征“步步高升”,每一项习俗背后,都是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从战国时期的原始祈愿,到唐宋文人的诗意雅集,再到今日全民参与的敬老行动,重阳节的千年传承,恰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生动缩影。它提醒着我们,传统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能融入日常烟火的生活智慧;敬老也不是一时的仪式,而是需要代代践行的文明底色。当金桂再次飘香,当重阳又至,愿我们既能循着古人的足迹,感受登高赏菊的秋日诗意,也能以真心与行动,将尊老敬老的美德注入时光,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温情,温暖每一个春秋。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闭窗口
会员注册   版权声明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站内搜索  百度地图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