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下午16:00-18:00,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在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灵峰湖校区71324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王建刚教授,台下听众是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临床及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王建刚教授带来的报告主题为“论文与专利:科研成果的金标准”,整个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让学生们沉浸其中。在报告会上,学生们积极与报告人进行互动问答,这不仅让学生们对科研成果的评判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他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王教授首先从专利的分类及申请方式切入主题。详细解读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这三种类型各自的基本特点。对于发明专利,他阐述了其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独特之处,这种类型的专利往往在技术创新领域具有重大突破意义;实用新型专利则侧重于对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强调了其对于产品改良的重要性;外观设计专利主要针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王教授也点明了其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价值。

在专利申请方面,王教授详细讲解了每一种专利类型的申报流程。他提及从准备申请材料开始,到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再到审查、公示等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王教授还深入剖析了与专利相关的保护法案法规,强调这些法规在维护专利所有者权益方面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遵守法规既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随后,王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论文撰写的科研工作流程。他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选题应该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并且要与个人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背景相匹配。在选题过程中,王教授建议学生们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以及存在的研究空白,从而找到一个具有创新性和研究潜力的课题。
在写作过程中,王教授详细讲解了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他强调了论文结构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王教授还提到了如何运用恰当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避免使用口语化或过于随意的表述。
关于评价论文成果,王教授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如论文的影响力、引用次数、同行评审的反馈等。他还提到了如何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论文的质量,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最后,王教授分享了论文投稿的经验和技巧。他建议学生们选择与研究主题匹配的期刊,并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在投稿前,要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质量和格式符合期刊的标准。同时,王教授还提醒学生们要注意投稿的时间节点和流程,以及如何与编辑和审稿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王教授的介绍,学生们对专利申报和论文撰写的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他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